这个周末,“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考试在浙江多所高校密集进行。
作为浙江首创的高考选拔模式,“三位一体”破冰传统高考“一考定终生”,实现学考与高考、文化考试与素质测试相结合的录取方式。因为在浙江考生家长中的人气高、参与的高校多,“三位一体”也有“小高考”之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资料图片)
近年来,“三位一体”招生越来越火,不仅吸引来省内外高校参与招生,报考考生数量更节节攀升。
但与此同时,“三高”现象(高报名率、高弃考率和高放弃率)也在各省内高校“三位一体”招考环节频频出现。这让不少人诟病“三位一体”是否“虚火”过旺?
浙江高校“三位一体”招生越来越热背后,究竟是真火还是虚火?这条为选拔综合素养优秀考生开辟的路径,在高流量下还能保持通畅吗?
一
这几年,“三位一体”招生常因“火爆”而出圈。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数据,近年来省内外高校每年在浙江通过三位一体招生录取约1万名新生,今年“三位一体”的总体招生规模与去年基本持平。
但记者从省内多所高校获悉,今年“三位一体”报考人数有明显增长。例如,浙江农林大学今年“三位一体”报名人数比去年增加10%左右,报名录取比约为60:1。浙大城市学院计划招生200名,去年有4000多人报考,今年报考人数增至6000多人。中国计量大学计划招生数也与去年相同,报考人数增加了46%。
“三位一体”的火爆,其实并不意外。除去这些年高考考生数不断增长的自然因素外,主要有两点原因。
首先,“三位一体”为浙江考生考入心仪高校提供的这条新路径,越来越受到考生和家长认可。
2011年,浙江刚开始“三位一体”试点时,许多家长考生还有所顾虑,担心在高考冲刺阶段奔波参加相关测试,可能得不偿失。但随着“三位一体”年年开展,更多家长考生意识到,相比于千军万马挤传统高考的“独木桥”,“三位一体”能让综合素质较高的考生有展现优势的平台。而且单从高考成绩看,确实有相当多的考生总分会低于相应高校统招专业投档线,甚至能低几十分被心仪高校录取。
杭州第四中学高三班主任齐老师,在近12年里带过六届高三学生,对报考人数变化深有感触。“头几年,‘三位一体’还是少数学生的选择。今年班里已有三分之二学生报考各个高校的‘三位一体’”。
其次,高校也发现,相比单凭高考分数录取,他们可以通过“三位一体”招生选拔出更适合培养的综合素质人才。尝到“三位一体”招生甜头的高校们,选择把更多招生指标或热门专业放到“三位一体”招生中。
例如,浙江工业大学今年新增了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工程师)和机械工程(卓越工程师)招生专业,这两个专业在去年首次招生中就比较抢手。浙江工商大学的招生名从280名增至360名。浙江师范大学在招生专业已涵盖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等热门专业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增了化学(师范)专业。
参与三位一体的省外高校中,这样的趋势同样明显。以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为例,两所名校近年来在浙江的招生人数为两三百人,但绝大多数的名额都投放给了“三位一体”招生计划。
高校和考生也因此产生循环——考生对“三位一体”的认可度增加,让高校能够通过“三位一体”招到更多理想生源。而这促使高校将更多招生名额投入“三位一体”招生后,又进一步吸引更多考生报考。
二
“三位一体”招生越来越火,考生们想说“爱你”却越来越不容易。
一位高校招办负责人在介绍今年该校“三位一体”报考人数时就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现在还不好说报考人数最终增加了多少,得看面试当天有多少人弃考。
实际上,高报名率、高弃考率和高放弃率的“三高”是近年来省内各个高校在“三位一体”招生中碰到的共性问题。也就是说,报考的人虽然越来越多,但在高校初审通过后放弃现场面试和通过面试后放弃“三位一体”志愿填报的考生也很多。
在采访中,多位高校招办主任证实了这一点。“我们学校今年有3000余名考生进入面试环节,和去年差不多。去年大约有三分之一考生会弃考。今年面试重回线下且大部分高校的测试都集中在一个周末,预计弃考的考生会更多。即便是最终入围的学生,还有不少会弃报。”一位省属高校招生办主任告诉记者。另一位省属高校招办主任也表示,自己在近几年招生中常遇到拿着七八个高校面试资格,但最终只参加2、3个高校面试的考生。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三位一体’刚推出时,如果考生符合招录条件,会提前锁档。但目前考生报考‘三位一体’高校的数量不做限制,也不会在考生填报高考志愿前锁档。考生弃考几乎没有成本。”省内小有名气的高考志愿填报专家、安吉县教育科学中心主任叶军分析,宽松的政策本意是给考生更自由的选择空间,但在实践中却因此出现了“广撒网”“练练手”“保个底”心态的考生。有的考生家长索性报考十来所高校,等拿到面试资格再慢慢挑选。有部分想冲刺名校“三位一体”等自主招生测试的考生会先报考省属高校“三位一体”当练手。当然,还有考生将“三位一体”作为保底选项,先把名额占了,万一考砸了才会填报。
这些现象也带来了新问题。例如,随着热度增长,考生想进入高校面试的门槛同步水涨船高。已在上周末完成“三位一体”综合测试的浙江师范大学就在官网发布消息表示,报名考生中学考成绩10门科目为A等的考生有242名,7A以上近3000名,均为历年最高。最终能获得面试资格的为2391名学生。
对于考生而言,一部分考生的大量弃考弃报,意味着还有一部分原本可以获得“三位一体”招考资格考生失去了竞争机会。对于高校而言,“三位一体”本是自主选拔综合素养较高学生的最佳途径。但因为考生的高弃考弃报现象,浪费大量精力不说,更降低了选拔精准度。
“如果因为考生弃报导致高校‘三位一体’招生计划未能招满,这些名额只能再回流至普通招生计划中,太可惜了。”一位省内高校招办负责人感慨。
三
如何才能为“三位一体”招生降降虚火?高校层面,已经有了一些探索。
叶军今年发现了一个现象:他身边的亲朋同事中,有不少高三孩子都报考了浙工大的“三位一体”。学考成绩为6A,综合素质不错的孩子通过了“书面评审”,拿到面试资格。但也有学考成绩8A、9A的孩子反倒没有通过浙工大的“书面评审”。
这是为什么?叶军说,“书面评审”就是浙工大会根据考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竞赛获奖、中学阶段综合表现以及个人陈述情况等材料先行进行评审。除了学考10A的考生和经资格初审符合专项条件的考生可直接通过书面评审外,其他考生均须通过“书面评审”来获得面试资格,而不是按照学考成绩高低来划定面试门槛。
“浙工大设置这一评审环节,估计是想破解考生高弃考、高弃报问题,且选拔真正综合素养高、与学校招生需求更为匹配的学生。”叶军分析,许多高校选择在差不多时间段安排线下面试,其实也多少有着“挤水分”的考虑。如果现行“三位一体”政策不变,采用类似策略的高校会越来越多。
多所高校招办负责人则提出,希望相关教育职能部门完善“三位一体”政策,比如合理限制考生报考高校的数量、恢复对通过“三位一体”考生填报高考志愿前锁档等,通过多途径减少“三高”问题。
家长们也有类似的呼声。“‘三位一体’是我们家长之间最近讨论最多的话题,不少家长也关注到了这一现象。”孩子就读于杭州一所普通高中高三的家长朱女士说,“三位一体”本是为综合素质好、成绩稍偏弱的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的多元升学通道,如果逐步成为考生们用来为高考保底、为冲刺名校练手的平台,感觉有些变味了。
“站在考生们立场,在现有进入门槛和毁约成本较低的规则下为自己争取更多机会,没有错。但作为教育考试院等省级教育职能部门应及时关注到‘三位一体’招生制度在落地发展中的新情况,如不少非匹配类生源进入赛道等。”知名媒体评论员邓海建表示,高质量教育需要有高质量招考制度支撑。公众不能因为实施路径出现些许偏差而否认“三位一体”的价值,但职能部门亟需通过完善前端制度等顶层设计,为探索中出现的问题打上补丁。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