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只由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近1年亏损超过10%。例如,蔡嵩松管理的诺安成长混合亏损20.53%,劳杰男管理的汇添富价值精选混合A亏损17.43%,傅鹏博管理的睿远成长价值混合A亏损13.33%,曲扬管理的前海开源沪港深优势精选混合A亏损12.42%。
为适应基金规模增大的情况,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在产品运作、投资策略等方面进行适当调整,更加强调团队作战的能力,同时与投资者做好沟通工作
近两年来,无论是在人流密集的地铁站,还是在小区楼宇的电梯里,基民张峰(化名)常常能看到类似“XXX基金长期业绩优异”的明星基金广告。银行理财经理也会定期给张峰发送信息:“XXX基金十分火爆,规模超百亿,再不申购可能无法上车。”
(相关资料图)
怀着对高收益的憧憬,张峰买入了一只明星基金。让他兴奋的是,买入后这只基金规模持续增长,这意味着许多人作出了和他一样的选择。然而,令他不解的是,传说中的高收益并没有实现,反而亏损了。
张峰的困境是不少基民共同面临的情形。近年来,大量资金追随明星基金经理入市,行业里涌现了多只百亿级的“大块头”基金。但是,令不少投资者失望的是,这些顶着明星光环的基金陷入了平庸,表现不如人意。2022年,仅有一只百亿级基金取得了正收益。近一年来,百亿级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也低于全部主动权益类基金收益率的平均水平。
在业内人士看来,百亿级基金的批量涌现是基金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但难题也随之而来,管理大规模资金需要具备深入的个股研究和配置能力,基金管理人应该审慎对待基金规模的增长,避免投资者慕名而来,失望而去。
多只明星基金表现乏善可陈
短短1年的时间,百亿级基金的数量锐减。Choice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初,近90只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超过百亿元,而到了年底,百亿级基金数量只有50只左右。
这背后是业绩表现不佳导致的规模缩水,以及投资者“用脚投票”。从基金业绩表现来看,截至2月2日,全部主动权益类基金近1年平均亏损5%左右,而规模在150亿元以上的基金平均亏损超6%,规模在200亿元以上的基金平均亏损近8%。
多只由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近1年亏损超过10%。例如,蔡嵩松管理的诺安成长混合近1年亏损20.53%,劳杰男管理的汇添富价值精选混合A亏损17.43%,傅鹏博管理的睿远成长价值混合A亏损13.33%,曲扬管理的前海开源沪港深优势精选混合A亏损12.42%。
“大块头”缘何舞不动?在盈米基金研究院权益研究员王帆看来,基金业绩会受到市场环境、基金经理投资策略、主动管理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022年A股市场存量博弈特征明显,风格与行业快速轮动,各条主线轮番唱戏。对于规模较大的基金而言,由于“船大难调头”,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无法抓住短期行情是这类基金的弱点。此外,因为受到交易的限制,不能及时灵活调仓来适应市场是许多百亿级基金过去一段时间业绩表现欠佳的一个重要原因。
沪上某基金研究员直言,百亿级基金之所以业绩不佳,除了在操作上有“船大难调头”的原因,也和市场风格有关。该类产品往往在顺应市场风格时做大,当风格开始转向时,可能正是该类产品规模的顶峰。
“在基金短期业绩较为亮眼的时候,基金公司往往加大营销力度,但是不少新进的投资者是冲着此前高收益而来的。而随着基金规模变大,基金经理需要时间适应规模的变化,导致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提高,最终使得投资者的预期和基金的实际表现差距较大。”上述研究员说。
大规模基金运作难度加大
从当前公募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一旦某只基金业绩较为抢眼,短期往往会吸引大量资金涌入,使得基金规模快速增长。在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业务负责人刘亦千看来,百亿级基金的快速出现是基金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刘亦千分析道,公募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早期,个别业绩出众的基金经理具备典型的示范效应,受到市场关注,其管理的产品也成为资金流入的主要对象。同时,基金较大程度地降低了普通投资者的投资门槛,近几年赚钱效应的出现吸引大量居民储蓄流入。
如何管理较大规模的基金,也成为摆在基金管理人面前一道需要解决的难题。
基煜研究表示,基金规模过大会对基金经理的投资操作带来压力。规模较大的基金在买卖股票时对股价影响较大,很难以理想价格完成交易。同时,持股越集中、持有股票数量越多,交易成本受到的冲击就越大,就越难获得超额收益,导致操作灵活性受限,交易周期拉长。尤其是行业快速轮动时,调仓较困难。如果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偏向于高换手,或者是以投资小盘股票为主,基金规模一旦增长,其投资策略将难以实现,业绩就会受到一定影响。
“要想驾驭大规模基金,不只是简单地选择几只股票。”晨星(中国)研究中心王蕊直言,因为股票买卖的冲击成本都比较大,基金经理更要有前瞻性的资产以及行业配置布局,组合管理需要更加精细化。小规模基金高换手的交易策略放到大规模基金身上并不奏效,大规模基金的管理更需要具有深入的个股研究和配置能力,让换手率逐渐降下来,让组合稳定性得以增强。因此,如果基金经理的能力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通常无法管理大规模的基金。
信达澳亚基金基金经理李淑彦坦言,基金规模增加会对业绩构成挑战,但是规模并没有绝对的合适标准,而是和基金经理的投资方法论有关。“如果更关注公司基本面和长期发展潜力,规模半径可以拓得更宽;如果关注的是短期行业景气度,则更适合灵活的小规模基金。”
多位业内人士提醒,基金管理人应当对规模增长持克制的心态,审视自身投研实力是否足以匹配快速增长的规模,当管理规模超过能力边界时,要及时限购。
多路径探索管理模式
为适应基金规模增大的情况,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在产品运作、投资策略等方面进行适当调整,更加强调团队作战的能力。
例如,今年以来,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混合、兴全合宜混合等多只百亿级基金宣布增聘基金经理。无独有偶,银华基金李晓星旗下基金几乎都与其他基金经理合管,如张萍负责消费行业、杜宇专注TMT领域等。
除了加强投研团队建设,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基金规模大幅增长,与投资者做好持续沟通工作也十分重要。“一些基金管理人可能会采用更保守的投资策略,降低基金净值波动水平以满足更多客户需要,原来投资风格相对更为鲜明、投资方向更有倾向性的产品特征可能被弱化。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销售机构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基金投顾体系,帮助投资者实时跟踪产品发展,密切跟踪基金产品在规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潜在变化(如投资策略、投资特征等)和相应潜在风险,并及时将相关分析向投资者进行有效传递。”刘亦千说。
从投资者角度来说,王帆建议,长期基本面投资策略通常能够容纳更大体量的资金,而偏短期的行业轮动、行业景气度投资策略更适合小规模资金运作。作为投资者,应当先明确自己的投资需求,充分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过往表现等,综合分析后,选择规模适中的产品。
“投资者需要关注基金经理的投资框架与投资策略是否与现有规模匹配。”基煜研究提醒,虽然规模较大的基金存在“船大难调头”等问题,但由于其市场关注度高,相对而言投资风格稳定;小规模基金也面临清盘风险、投资风格漂移等问题,相关的风险需要投资者注意。
X 关闭
X 关闭